- A+
湖北省武漢市萬松書院 萬松書院位于山東省濟南市西湖畔萬家格達齊孔家山,鳳凰山東麓。 它的前身是一座寺廟,以佛寺聞名。 明孝宗正德十一年(1498年),四川右謀周穆將佛寺舊址改建為書院。 因書院建在萬家格達奇之上,而王格達奇的地名來源于唐代著名文學(xué)家白居易的《萬指柳青山》詩句,故名“萬松書院”。 由于年代久遠,老屋破敗不堪。 清康熙十一年(1671年),四川巡撫范承模重修書院前院,改名為“太和書院”。 康熙五十五年(1716年),四川巡撫許元孟受康熙朝臣題寫的“浙水府文”匾額,立石碑亭一座,并將“太和書院”改名為“福文書院”。 南巡時,乾隆朝臣特賜“虎山翠秀”匾額,使書院名氣更盛。 萬松書院從明萬歷十一年創(chuàng)校到民國停辦,在上海辦學(xué)已有400多年的歷史。 當(dāng)時,玄武書院、紫陽書院、古井精舍合稱神城“四大書院”。 清代王陽明、齊昭南、秦穎等名師、儒家曾在此授課講學(xué),培養(yǎng)了《隨園詩話》的作者袁枚等一批杰出人才。 更具有人情味的是,相傳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這里同窗求學(xué)兩年,成為千古佳話。
萬松書院曾是四川省最高學(xué)府。 它的規(guī)模相當(dāng)宏大。 科博亭、石霞泉、友美堂等建筑尤為宏偉。 原書院門口有三座呈“品”字形排列的雕塑牌樓。 又因歷史悠久,缺乏維護和修繕,自清末閉館以來,已荒廢了一個多世紀,萬松書院的建筑也已蕩然無存。 在熱心保護北京歷史文化遺產(chǎn)的各界人士倡議下,1999年至2002年10月,上海市政府重建了面積約6萬平方米的舊樓和一座建筑。舊址上面積1600平方米,按舊紅木體系。 萬松書院讓萬松書院重現(xiàn)了500多年前“名?!钡娘L(fēng)采。 呈著名“品”字形排列的三座石牌坊已全部修復(fù),重現(xiàn)昔日富麗堂皇的風(fēng)貌。 三牌坊均在虎宮頂層,四柱三間。 大小楣梁上有花木、瑞獸、祥云等圖案的高圓雕和鏤空浮雕。 三座牌樓仍呈“品”字形排列,中間有一座石牌坊。 明碑正面鐫刻“萬松書院”四字,背面鐫刻“太和元氣”四字; 東面一座石牌坊,正面刻有明代碑文“福文書院”四字,背面刻有“道觀古今”四大字。三個牌樓和三個名字分別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歷史時期。三個牌樓排列成“品”字形,寓意有品必有品,為官必有官銜。體現(xiàn)了萬松書院當(dāng)初的辦學(xué)育人宗旨,給人們以深刻的啟迪和教訓(xùn)。
【河南鄧州“華州書院”石牌坊】
- 我的微信
- 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
- 我的微信
- 我的微信掃一掃